髖關節發育不良(Hip Dysplasia, HD)之放射線診斷
髖關節發育不良(Hip Dysplasia, HD)之放射線診斷
介紹: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中大型犬常見的骨科疾病,尤其是年青,生長快速的中大型犬,像是黃金獵犬,拉不拉多,德國狼犬,羅威那,哈士奇等。發生的原因相信是由遺傳,和過多的鈣、磷、維他命攝取,以及高熱量的飲食和快速的體重增加所造成,使得關節軟骨發育不全及韌帶鬆弛。
中大型犬有比例上較多的肌肉和骨骼,但其韌帶卻較鬆。過重的體重或快速的增重本身不會造成嚴重的髖關節脫臼,但會使原本存在的關節問題或先天髖關節發育不良更加的惡化。
影響軟骨的完整性(包括軟骨的厚度及穩定性)和關節液生成的因子主要有:持續的關節過度鬆弛傷害及細菌感染,都會導致關節囊液增加及關節囊增厚,使得關節疼痛及減低關節的穩定性,造成關節鬆弛及關節脫臼。控制體重的增加速度,雖然無法預防髖關節發育不全,但卻可使髖關節的結構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發育成熟及有較強健的韌帶,來減少過多的壓迫施加於髖關節上。
此病好發於兩個年齡層: 1. 5-10月齡(因為快速發育) 2. 老犬伴隨退化性的關節疾病
臨床症狀: 有HD的狗會有以下的臨床症狀,
1. 間歇性的後肢跛行 2. 起立時會疼痛 3. 後肢及骨盤肌肉萎縮 4. 後肢動作變狹小 5. 運動不耐 6. 後肢無法向後延伸非常多 7. 不願起立。忽然坐下缺乏漸漸坐下的動作。(幼犬) 8. 跑步時會出現免子跳的後肢活動,如兩後肢同時移動。(幼犬)
*HD的疼痛主要是來自關節內軟骨表面的磨損,造成位於軟骨下硬骨的痛覺神經曝露。
診斷: 可依據臨床症狀,以及理學檢查,但理想的髖關節的X光片最可靠以及是國際間最常用的方式。目前國際上拍攝髖關節的方法主要有2種:Extended Ventrodorsal projection以及PennHIP view. 由於PennHIP需要其它的器械以及施行上較複雜,因此本文主要介紹Extended Ventrodoral projection. 拍攝一個理想的髖關節X光片,動物須要鎮靜或麻醉,為的是要拍出一張髖關節不傾斜、兩隻後腳平行且具有診斷價值的X光片,而且動物在拍攝過程中也較少緊迫,也減少動物因移動而造成須重拍而增加操作人員曝露在X光射線的機會。
理想的髖關節拍攝姿勢: 將患犬背側臥,可放置一海綿墊於其下,以利維持犬隻的姿勢。前隻可用沙袋或操作人員握住肱骨靠近肘關節的地方並向頭部方向拉,以維持胸部垂直於桌面;另一操作人員握住後肢小腿處,讓後肢放鬆成青蛙腿姿勢。(如圖一)
|
||||
將股骨上舉並向內縮,使股骨垂直於桌面,犬隻的腳掌應近靠。(如圖二) |
||||
|
||||
順勢將兩腿向後拉,並保持兩膝關節向內旋且兩隻腳彼此要平行。(如圖三) |
||||
|
||||
兩後肢幾乎平行於桌面並保持伸直的姿勢(如圖四)。X 光束前端必須包括整個骨盤,而後端必須包括膝關節。(如圖十) |
||||
|
||||
別將腳踝骨太向下壓(貼近桌面),因為會使股過度伸展,導致骨盤傾斜以及犬隻不舒服,應使其平行桌面即可。(如圖五) |
||||
|
||||
X光片的判讀: 判讀X髖關節光片,首先要了解髖關節的解剖構造。(圖六) |
||||
圖六 |
||||
X光片下的症狀: 1. 股骨頭(femoral head)無法合適的位於關節窩(acetabulum)內,或太小。 2. 股骨頭(femoral head)的邊緣遠離關節窩的前端及後端(cranial and caudal acetabular edges)邊緣。(如圖七黑箭頭) |
||||
|
||||
3. Subluxation的出現當少於50%位於關節窩(acetabulum)。或出現懷疑時,可運用Norberg’s method. 此法是劃一直線連結兩股骨頭的中心及另一直線連結前端有效關節窩環(cranial effective acetabular rim)至股骨頭中心。當subluxation的情況發生時,兩線夾角會小於105度。(如圖七,八) |
||||
|
||||
4. 股骨頭中心位於背側關節窩邊緣(dorsal acetabular edge)的外側。(圖九) 5. 當股骨頭和關節窩的關係變化時(如subluxation),會出現以下繼發性退化性關節病變: a. 股骨頭的形態會改變,失去原來的圓形外觀,會出現類似磨菇樣的股骨頭。(圖九) |
|
|||
|
|
|
||
b. 關節窩(acetabulum)會變的比較淺(因為新骨生成),且外觀會變得不規則。 (圖九,十) c. 關節窩(acetabulum)及股骨頭及股骨頸部周圍會長出許多新骨(new bone formation)或稱骨贅(osteophyte)。(圖九曲箭頭) d. 增加關節窩(acetabulum)及股骨頭的軟骨下骨(subchondral bone)影像強度。(圖九黑箭頭) e. 前端關節窩邊緣(cranial acetabular edge)會變平。(圖九,十) f. 前端關節窩環(cranial acetabular rim)會有骨贅(osteophyte)形成或出見磨損。(圖九,十箭頭) g. 背側關節窩邊緣(dorsal acetabular edge)及後側關節窩邊緣(caudal acetabular edge)出現骨贅(osteophyte)。 h. 在關節囊(joint capsule)和股骨頸接觸的地方可看見一條白線,此白線 是因為關節囊長期被拉扯,導致骨膜被提起而新骨在其下形成所致。 此線會和生長板平行。(圖十一)
|
|
|||
|
|
|||
i. Morgan line是一種早期退化性關節的病變,出現於股骨頸的後側。(圖十二) |
|
|||
|
|
|||
分級: Grade 1, 輕微的subluxation輕微的股骨頭變形(磨菇樣)及股骨頸增厚。 Grade 2, 明顯的股骨頭subluxation,大約1/4—1/2脫離關節窩。 Grade 3, 大約1/2—3/4 的股骨頭脫離關節窩,而且有明顯的股骨頭變形(磨菇樣),及骨贅生成於股骨頭及關節窩。
Resources: 2. Lang A. Canine hip radiography: Positioning and Pitfalls. Veterinary Technician. Aug, 2002. 469-475. 3. Allan, G. Radiographic signs of joint disease. In textbook of veterinary diagnostic radiology. Ed. Thrall, D. E. Philadelphia. W. B. Saunders. 2002. 187-207. 4. Kealy, J. N. Bones and joints.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of the dog and the cat. Ed. Kealy, J. N. Philadelphia. W. B. Saunders. 1987. 306-430. 5. Burk, R. L., Ackerman, N. The appendicular skeleton. In Small animal radiology and ultrasonography. Ed. Burk, R. L., Ackerman, N. Philadelphia. W. B. Saunders. 1996. 427-530.
轉載來源:https://www.topet.net/clinic_17.htm |